[0001] 航空自动飞行控制技术,对航空飞行控制系统舵回路作动器伺服电机的改进。 [0002] 现有的航空飞行控制系统舵回路作动器普遍采用单电机,当电机发生短路或断路或者绕组匝间短路等故障时,就会因电机故障致使对舵面的操控失效,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0003] 目的是:提出一种共轴双余度直流无刷伺服电机,以解决单电机可靠性低的问题,保证飞行安全。 [0004] 技术方案是:用于飞控系统舵回路的双余度直流无刷伺服电机,包括由壳体、前端盖、后端盖、转子轴、前轴承、后轴承、传感器组件、后转子磁钢、后定子组件和第一电机引出线组成的单电机;前端盖和后端盖与壳体通过螺钉连接,转子轴的前端通过前轴承与前端盖连接,转子轴的后端通过后轴承与后端盖连接,传感器组件安装在后端盖的内表面上,传感器组件的引出线从后端盖的引线孔引出,后转子磁钢固定在转子轴的后部,后定子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与后转子磁钢对应的位置,第一电机引出线的内端与后定子组件连接,第一电机引出线的外端通过壳体上的引线孔穿出;其特征在于,壳体的轴向尺寸延长70%~ 90%,转子轴的轴向尺寸也相应延长70%~ 90%,在转子轴上、后转子磁钢的前面安装有一个结构和尺寸与后转子磁钢相同的前转子磁钢,在壳体内、后定子组件的前面安装有一个结构和尺寸与后定子组件相同的前定子组件,前定子组件的安装位置与前转子磁钢对应,有一个第二电机引出线,它的内端与前定子组件连接,它的外端通过壳体上的引线孔穿出;由后定子组件和后转子磁钢构成后端电机,由前定子组件和前转子磁钢构成前端电机,后定子组件的电气零位与前定子组件的电气零位相差15°~ 16°。 [0005] 优点是:使伺服电机具有双余度,当其中一个电机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机可接替工作,从而解决了单电机可靠性低的问题,保证了舵回路能可靠的运行,大大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保证了飞行安全。 附图说明[0006]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07]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用于飞控系统舵回路的双余度直流无刷伺服电机,包括由壳体1、前端盖2、后端盖3、转子轴4、前轴承5、后轴承6、传感器组件7、后转子磁钢8、后定子组件9 和第一电机引出线10 组成的单电机;前端盖2 和后端盖3 与壳体1 通过螺钉连接,转子轴4 的前端通过前轴承5 与前端盖2 连接,转子轴4 的后端通过后轴承5 与后端盖3 连接,传感器组件7 安装在后端盖3 的内表面上,传感器组件7 的 引出线从后端盖3 的引线孔引出,后转子磁钢8 固定在转子轴4 的后部,后定子组件9 安装在壳体1 内与后转子磁钢8 对应的位置,第一电机引出线10 的内端与后定子组件9 连接,第一电机引出线10 的外端通过壳体1 上的引线孔穿出;其特征在于,壳体1 的轴向尺寸延长70%~ 90%,转子轴4 的轴向尺寸也相应延长70%~ 90%,在转子轴4 上、后转子磁钢8 的前面安装有一个结构和尺寸与后转子磁钢8 相同的前转子磁钢11,在壳体1 内、后定子组件9 的前面安装有一个结构和尺寸与后定子组件9 相同的前定子组件12,前定子组件12的安装位置与前转子磁钢11 对应,有一个第二电机引出线13,它的内端与前定子组件12 连接,它的外端通过壳体1 上的引线孔穿出;由后定子组件9 和后转子磁钢8 构成后端电机,由前定子组件12 和前转子磁钢11 构成前端电机,后定子组件9 的电气零位与前定子组件12 的电气零位相差15°~ 16°。 [0009] 工作原理是:通过前端电机的引出线和后端电机的引出线分别向前端电机的定子绕组和后端电机的定子绕组输入三相PWM 波,前端电机的定子绕组和后端电机的定子绕组将在各自的气隙中产生各自的旋转磁场,其中前端电机的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将对前端电机转子主磁钢产生作用,后端电机的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将对后端电机转子主磁钢产生作用,使得前端电机的定子绕组和后端电机的定子绕组对转子轴产生一个相同方向的旋转力矩,从而驱动电机的转子转动,这就保证了前端电机和后端电机不但能以热备份的方式同时运转工作,也能以冷备份的方式独立工作,当其中一个电机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机可接替工作,从而使该电机能可靠的运行。
北京时代超群电气科技 用品质赢得信誉 用服务赢得支持
http://www.zgbjdj.com/bbs_read.asp?id=4220
TEL:13521040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