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相感应电动机SVPWM系统的研究
谢芳芳1,郑剑2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2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摘要:电压源型逆变器供电的双三相感应电动机有64个电压空间矢量.选择d、q子空间12个****矢量进行合成,得到12个中间矢量。利用这12个中间矢量,优化设计出一种新型双三相SVPWM系统,使z1z2,o1o2 子空间的定子谐波电流小,从而有效控制定子损耗。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三相感应电动机;电压空间矢量;SVPWM;Simulink
中图分类号:TM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18(2010)04—0066—04
0引 言
双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由两套独立的三相绕组构成,这两套绕组分别是对称分布的,但位置互差30。电气角;转子是鼠笼型的,可以等效成与定子绕组相同的结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研究表明,在交流调速系统中,采用这种电机可以有效地削弱转矩脉动、大幅度减小电机的损耗、提高电机的极限容量。目前,双三相感应电动机及其系统在电动汽车驱动、舰
船电力推进、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加。
双三相感应电动机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供电时(如图2所示),定子电流谐波较大,这是由于定子绕组的阻抗较小。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12中间矢量的双三相感应电动机SVPWM系统.并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 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
1双三相感应电动机数学模型
在满足理想电机假定的前提下,在以单位阵E为基的六维空间中,双三相感应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是一组非线性微分方程。利用坐标变换方阵T,可将其变换为一组线性微分方程(在以T为基的六维空间中)。当变换前后功率不变时,有:
基  生成的空间分别称为d、q子空间、z 1z 2子空间、o 1o 2子空间。这三个子空间分别包含电机实际物理量的6k±1、6k±5、6k±3(A=0,1,2,…)次谐波分量。只有一次谐波分量(即基波)才产生旋转磁动势,从而完成机电能量转换;高次谐波分量不产生旋转磁动势,只在定子绕组中产生谐波电流,引起谐波损耗。
根据电压方程、转矩方程、运动方程,可建立双三相感应电动机的simulink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u_6_6模块、i_6_6模块分别实现矩阵运算:
2双三相sVPwM系统的设计
双三相逆变器的64种基本开关状态对应着64个矢量,利用变换阵t,将其变换到dq,z1z2,o1o2三个子空间,如图4所示。图中三个子空间的坐标系均固定在定子上;十进制数所对应的二进制数代表逆变器桥臂的开关状态,其顺序为。abcdef;由于两套三相绕组是独立的,因此有60个非零矢量和4个零矢量。
由图4可知,面子空间幅值****的12个矢量48、56、60、28、12、14、15、7、3、35、51、49,在z1z2和
o1o2子空间上幅值却最小,因此在z1z2和o1o2子空间会产生最小的谐波电流。本算法选择d、q子空间幅值****的12个矢量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可使z1z2,o1o2子空间的谐波电流小,从而有效控制定子损耗;另一方面,****矢量可获得高的电压利用率,并可实现转矩和磁链的快速控制。
选择12个****矢量中任意三个毗邻矢量,可以合成一个新矢量,不妨称为中间矢量,如图5所示。若三个毗邻矢量的作用时间符合一特定比例,则可使中间矢量在z1z2子空间的平均电压为零。譬如选择毗邻矢量49、48、56,设总的作用时间为r,欲使z1z2子空间的平均电压为零,根据伏秒平衡原则,有:
中间矢量的位置与矢量48的位置是一致的。
依照此法可得到12个中间矢量,分别用V1,V2,…,V12表示,它们幅值相等,位置互差詈,如图5所示。六相系统的参考矢量V就由12个中间矢量通过各种再合成后得到。在再合成过程中,没必要再考虑定子谐波电流的问题,由于中间矢量在子空间的平均伏秒为零,因此可使定子6A±5次谐波电流得到有效抑制。
利用12个中间矢量将d、g子空间划分为12个扇区。若参考矢量y。位于扇区5:,则可由毗邻的y,、K以及零矢量K合成。设采样周期为t,根据伏秒平衡原则,有:
式中:臼为y。与y,的夹角。
注意到V。由矢量49、48、56合成,K由矢量48、56、60合成,这样参考矢量y。最终由4个矢量49、48、56、60合成得到。联立式(2)、式(3)、式(5),最终得到在任意扇区,4个非零矢量和零矢量的作用时间:
3双三相sVPwM系统的仿真
基于12中间矢量的双三相sVPwM系统的&111lJlink模型如图6所示,其中subsystem如图7所示。设参考矢量  通过时钟模型得到。扇区判断的方法是:   取整,然后取12的余数后加1,这是因为扇区I的起点为一丁r/12弧度,所以要加丌/12弧度;又因为扇区编号起始为1,所以取整后要加l。角度计算的方法是:  取余数。
电机参数:额定功率5 500w,额定相电压86V,额定频率50 Hz,磁极对数3,转动惯量O,116 kg.m2,定子电阻O.22Ω,转子电阻O.47Ω,定子电感O.039 5 H,转子电感0.039 5 H,定转子互感0 036 4 H。其它参数:逆变器直流侧电压Ud=210V,采样时间t=O.000l s。
根据上述参数,分别对基于12中间矢量的六相sVPwM系统、基于12****矢量的六相svPwM系统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空载起动,O 5 s突加负载20 N.m,得到的转速、转矩、定子磁链轨迹、。相定子电流、。相定子电流的FFT分析、三个子空间电流的曲线如图8、图9所示。
对比分析两种系统的仿真曲线可知:两种系统在突加负载后都有转速降落,这是因为两种系统都是开环系统。定子磁链轨迹都为圆形。传统系统的、
转矩振幅值达400N·m,超调量较大;a相定子电流有明显谐波,FFT分析表明THD=39.18%;z1z2子空间电流为一lO A~10 A,因而定子谐波电流较大。新型系统的振幅值为150 N·m,超调量小;a相定子电流几乎没有明显的谐波,FFT分析表明,THD=9.15%;z1z2子空间的电流为一O.8 A~0.8A,因而定子谐波电流很小。因此,设计的系统能够有效减小定子电流谐波和转矩脉动。
4结语
针对双三相感应电动机定子电流谐波较大、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采用sVPwM技术对逆变器的d、q子空间上12个****电压矢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12个中间电压矢量: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得到一种双三相svPwM系统。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起该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减小定子电流谐波和转矩脉动,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对双三相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展开更深人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