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选型
1、选型的基本原则和对伺服电动机的要求 主要是根据系统(装置)的使用性能指标要求和环境条件,来选择能满足萁功能的不同结构类型的交流伺服电动机。 伺服电动机应能满足负载运动的要求,提供足够的转矩和功率,使负载达到要求的运行性能;能快速趁停,保证系统的陕速运动;有较宽的讽速范围,调速线性度好;电机本身的消耗功率小、体积小、质量轻。 2、伺服电动机的性能比较 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摩擦转矩小,比较灵敏,在随动系统和调速系统中被广泛使用。鼠笼型和非磁性杯型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比较见表3-3-1。
表3 3—1 笼型和非磁性杯型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比较 ┏━━━━━━┳━━━━━━━━━━━━━━━┳━━━━━━━━━━━━━━━┓ ┃ 种类 ┃ 优点 ┃ 缺点 ┃ ┣━━━━━━╋━━━━━━━━━━━━━━━╋━━━━━━━━━━━━━━━┫ ┃ ┃利用率高,体积小,质量轻,机 ┃有齿槽黏合观象,影响始动电压 ┃ ┃ 笼型 ┃械强度高,可靠性高,制造成 ┃的降低,低速运转时不够平滑, ┃ ┃ ┃本低 ┃有抖动现象 ┃ ┣━━━━━━╋━━━━━━━━━━━━━━━╋━━━━━━━━━━━━━━━┫ ┃ ┃转子惯性小,运转平滑,无抖动 ┃ ┃ ┃非磁性杯型 ┃ ┃利用率低,体积大,制造成本高 ┃ ┃ ┃现象,始动电压低 ┃ ┃ ┗━━━━━━┻━━━━━━━━━━━━━━━┻━━━━━━━━━━━━━━━┛ 笼型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优点较多,应用也很广泛。非磁性杯型交流伺服电动机主要用于对****输出转矩要求不高或者要求始动电压小的场合。 在伺服系统的方案选择中,作为系统的执行元件,往往会遇到可以选用交流伺服电动机,也可以选用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情况。这就要根据两种电机的各自特点及使用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合理选用。 普通交流伺服电动机同普通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比较见表3-3-2。 3、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额定频率。额定频率是指控制电压和励磁电压的标定频率。我国一般工业用标定额率50Hz,航空用的标定频率为400Hz。
袁3-3-2交流伺服电动机同直流伺服电动机比较 ┏━━━━━━┳━━━━━━━━━━━━━━━┳━━━━━━━━━━━━━━━┓ ┃ 种类 ┃ 优点 ┃ 缺点 ┃ ┣━━━━━━╋━━━━━━━━━━━━━━━╋━━━━━━━━━━━━━━━┫ ┃ ┃①转于惯量小.响应块,始动电 ┃ ┃ ┃ ┃压低,灵敏度高 ┃ ┃ ┃ ┃②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 ┃ ┃ ┃ ┃③机械强度高,可靠性高 ┃①机械特性线性度差 ┃ ┃ 交流俺服 ┃④寿命长 ┃②单位体积输出功率小 ┃ ┃ 电动机 ┃⑤不会产生无线电波干扰 ┃③可能出现“自转” ┃ ┃ ┃⑥使用交流伺服放大器无“零点 ┃④不适用大功率随动系统作执 ┃ ┃ ┃飘移”现象结构简单体积小 ┃行元件 ┃ ┃ ┃⑦适合于小功率随动系统作执行 ┃ ┃ ┃ ┃元件 ┃ ┃ ┣━━━━━━╋━━━━━━━━━━━━━━━╋━━━━━━━━━━━━━━━┫ ┃ ┃ ┃①始动电电压高.灵敏度低 ┃ ┃ ┃①机械特性线性度好 ┃②结构复杂维护麻烦,成本高 ┃ ┃ 直流伺服 ┃②单位体积输出功率大 ┃③机械强度低可靠性劳 ┃ ┃ ┃③无"自转” ┃④寿命短 ┃ ┃ 电动机 ┃ ┃ ┃ ┃ ┃④适合于功率随动系统作执行 ┃⑤会产生无线电波干扰 ┃ ┃ ┃元件 ┃⑥使用直流伺服放大器有“零点 ┃ ┃ ┃ ┃漂移”现象.结构复杂,体积大 ┃ ┗━━━━━━┻━━━━━━━━━━━━━━━┻━━━━━━━━━━━━━━━┛ (2)额定电压。额定电压是指施加在控制相和励磁相的电压的****值。当控制相为两部分时, 一般表示串联时的数值。我国一般工业用50Hz时为20V、36V、110V、220V、400Hz时为26v、36V.115V。 (3)堵转电流。堵转电流在额定频率、额定电压下两相运行或电容分相在额定电容值下运转,转子堵转时通过控制相或励磁相的电流。 (4)堵转转矩,堵转转矩在额定频率、额定电压下,两相运转或电容分相在额定电容值下运转,转子堵转时所产生的转矩。 (5)空载转速。空载转速在额定频率、额定电压下两相运转或电容分相在额定电容值下运转,空载状态叫的稳态转速。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空载转速低于同步转速。同步转速计算公式如下:
 式甲:f为频率(Hz);p为极对数。 (6)****输出功率.****输出功率是在额定频率、额定电压下两相运转 或电容分相在额定电容值下运转时产生的输出功率的****值。其值按下式三转速和转矩之积求得: 式中:M为转矩(N·m);n为转速 (7) 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指转子转动惯量用对于转轴中心的转动惯量表示。对于启动和停止频繁的使用场合,转动惯量和时间常数是表示加速性能的重要指标。 (8)时间常数。时间常数指在空载和额定励磁条件下,加以阶跃的额定控制电压,转速从零升到空载转速的63 2%所需的时间。时间常数表示伺服电动机的过渡过程特征。时间常数愈小,表示电动机的快速反应性能愈好。若视机械特性为线性关系,时间常数计算公式为:

(9)理论加速度。理论加速度指堵转转矩与转动惯量之比。通常和时间常数一起表示电动机的加速性能。若视机械特性为线性关系,理论加速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Md与J的物理意义同前 (10)阻尼系数。阻尼系数指伺服电动机机械特性曲线斜率的负值。若视机械特性为线性关系,阻尼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Md与n0的物理意义同前。 实际上伺服电动机是在较低的控制电压下运行,因此伺服电动机的阻尼较小。在控制电压为零时只有按上式求得数值的l/2 。 (11)滑行时间。滑行时间指伺服电动机运行于空载转速时,从两相电源同时切断到电机停转的时间。滑行时间长短反映轴承质量和装配质量。通常要求滑行时间不得小于某一规定时间。 (12)反转时间。反转时间指伺服电动机运行于空载转速时,当控制相电压反向后,电机到达反向空载转速成的63.2%所需的时间。通常反转时常数的1.69倍 (13)空载使动电压。空载始动电压指伺服电动机在额定励磁和空载条件下,使转子在任意位置开始连续旋转所需的最小控制电压。空载使动电压大小反映轴承质量,定、转子同轴度好坏,轴承配合好坏,轴承油脂的质量以及装配质量。表示伺服电动机的灵敏度。一般不大于额定控制电压的3%;若带有齿轮头不大于5%。 (14)转矩系数。由于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是非线性的.因此,在任意的工作点,转矩的变化对控制电压幅值变化之比,通常不是常数。但是,对堵转转矩随控制电压幅值的变化可看成正比例的变化。所以转矩系数是指堵转转矩同控制电压幅值之比,计算公式为:
 式中:Md为堵转转矩(N·m);uK为控制电压(V)。 (15)速度系数。为了说明伺服电动机追随平滑变化(非阶跃变化)控制信号的能力,需要了解转速同控制电压之间的变化关系。由于伺服电动机调节特性是非线性的.因此,在任意的工作点,转速的变化对控制电压幅值变化之比,通常不是常数。我们规定空载转速同控制电压幅值之比为速度系数,计算公式为:

(1 6)温升。由于伺服电动机在设计时选取相当大的转子电阻,以便得到从零到空载转速范围内能平滑、稳定调速的机械特性。因此,运行时要消耗很大功率,大部分时间处于控制电压为零而威磁相加额定电压的静止状态,容易引起较高的温升。进行温升试验时,先将电机安装在标准安装板上,根据技术要求,在堵转状态下,在其一相或两相加以额定电压。我国的伺服电动机可以+40+55℃、十70℃、+85℃、+125℃等级的环境温度下工作.并保证绕组温度不超过所使用绝缘材料的温度等级。 (17)电容:伺服电动机在幅值控制时,通常是在励磁相串联移相电容,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伺服电动机绕组的阻抗是随转速而变化的,因此,在某一转速下获得90°相位移,而在另一转速下的位移将偏离90°相位移。一般对输出功率为5w以下的伺服电动机通常在堵转时确定90°的相位移对于输出功率大于5w的,在****输出功率的转速下确定90°的相位移。 4、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常用的控制方式 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常用的控制方式有幅值控制、相位控制和幅相控制,见图3-3-6。 (1)幅值控制见图3—3—6(b),励磁电压为常数,保持控制电压与励磁电压的时间相位差90。,改变控制电压的幅值,即可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
(2)相位控制见图3 3 6(b),若励磁电压和控制电压的幅值保持不至,使两相电压的相位差在0°~±90°之间变化,即可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 (3)幅相控制见图3-3-6(a),在励磁绕组中串接一个电容,这时的励磁电压为外接电源电压与电容电压之差,控制电压与外接电源电压相位相同。在改变控制电压的幅值而对电动机实行控制的同时,由于转子绕组的耦合作用,励磁绕组中电流要发生变化。因此,励磁电压和控制电压之间的幅 值及相位都要随之改变,实质上它是幅值和相位的复合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是利用电容分相,不需要复杂的移相装置,成本低廉,是常用的一种控制方式。 三种控制方式比较见表3-3-3。 表3—3—3三种不同控制方式的比较 ┏━━━━━━┳━━━━━┳━━━━━┳━━━━━┳━━━━━┳━━━┳━━━┳━━━┓ ┃ ┃ ┃ ┃机械特性 ┃调节特性 ┃输出 ┃ ┃电动机 ┃ ┃ 控制方式 ┃控制线路 ┃控制功率 ┃ ┃ ┃ ┃效率 ┃ ┃ ┃ ┃ ┃ ┃非线性度 ┃非线性度 ┃功率 ┃ ┃ 温升 ┃ ┣━━━━━━╋━━━━━╋━━━━━╋━━━━━╋━━━━━╋━━━╋━━━╋━━━┫ ┃ 幅值控制 ┃ 一般 ┃ 小 ┃ 中 ┃ 大 ┃ 中 ┃ ┃ 低 ┃ ┣━━━━━━╋━━━━━╋━━━━━╋━━━━━╋━━━━━╋━━━╋━━━╋━━━┫ ┃ 相位控制 ┃ 复杂 ┃ 大 ┃ 小 ┃ 中 ┃ 小 ┃ 低 ┃ ┃ ┣━━━━━━╋━━━━━╋━━━━━╋━━━━━╋━━━━━╋━━━╋━━━╋━━━┫ ┃幅相(电容) ┃ ┃ ┃ ┃ ┃ ┃ ┃ ┃ ┃ 控制 ┃ 简单 ┃ 小 ┃ 大 ┃ 小 ┃ 大 ┃ 中 ┃ 中 ┃ ┗━━━━━━┻━━━━━┻━━━━━┻━━━━━┻━━━━━┻━━━┻━━━┻━━━┛
|